透视“微博手机影像年”,移动影像打响二番战

发表时间:2023-08-27 21:34


归根结底,二番战已然成为了手机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手机厂商除了技术层面的内卷,还需进一步缩进影像同用户间的距离。在此背景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正在扮演着河流的角色,将手机影像创作潮流推向更加广泛的人心。


作者/番茄酱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当下,手机影像正在经历一轮深层变革。随着手机厂商纷纷朝向专业化摄影内卷,“拿起手机皆为创作者”的时代已然到来。


因循该逻辑,今年6月,由微博主办的手机影像摄影大赛#微博手机影像年#正式启动。


作为一场非零和的影像赛事,#微博手机影像年#既是广大用户分享、表达影像故事的渠道,也是手机厂商在赛道逻辑已然变革的当下,影像二番战的擂台。


<优秀作品>


一、影像专业化背后

技术与人文的共振


手机影像战役打响至今,始终处在白热化阶段。


早年间,手机厂商往往热衷于比拼像素等影像参数规格;而后,手机厂商们渐渐学会了同影像厂商联名,通过联名合作拔高用户心智。


最近几年间,随着主流手机厂商纷纷找到了联名合作的对象,叠加计算摄影领域的高速发展,赛道也逐渐衍生出了新的逻辑——越来越多手机厂商通过算法、影像芯片强化影像素质,使手机影像突破了硬件桎梏,从而获得了向上挑战专业相机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手机影像早已不再是过去用以“日常记录”的功能应用,而是同更高层次的摄影艺术接轨,朝向专业化、创作化演进。Apple、OPPO、vivo、华为、小米等手机巨头,均已将专业化视为手机影像发展的下一个重要阶段——专业化创作,逐渐成为了手机厂商对外讲述的“新故事”。


所有玩家都奔赴同一领域,意味着所谓的影像专业化非一家可以专美,开赛之初就成了同质化得红海。


只是,相较于以往简单粗暴的像素比拼,“创作”是一门涵盖诸多维度的复杂学问,手机厂商除了技术迭代升级、在产品层面追随大潮外,在塑造自身的影像特质、激发用户的创作欲、将新的影像哲学推向大众语境等诸多方面,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在此背景下,一场深入人心的影像展,不仅是用户分享摄影创作、交流摄影技巧的渠道,亦成为了再战影像新战场的手机厂商们,切入大众语境、证明自己的绝佳场域。这恐怕也是#微博手机影像年#的启动逻辑。


二、手机影像,打响二番战


作为全民性的线上摄影展,#微博手机影像年#扮演着手机影像二番战“擂台”的角色。


一方面,覆盖创作、影像特质等诸多维度的手机影像专业化变革,核心并非手机厂商同专业摄影师合作,拍摄出一系列样片并加以品宣,而在于培养用户的摄影习惯。


作为颇具广度的社交场域,微博聚集着大量用户流量,自然成为了观察现阶段手机影像竞争生态的最佳窗口。


另一方面,摄影赛事中,摄影作品的传播度,向来对影像厂商塑造、强化自身的影像特质、嫁接消费市场有着重要作用,手机摄影亦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活动主办方的专业度与公信力显得格外重要。


为确保赛事的绝对中立,微博组建了涵盖知名媒体人、业界知名摄影师、跨界人气大V、专业垂直媒体的强大的评审团。其中不乏《摄影世界》《中国国家地理》,500px等圈内话语权甚高的期刊杂志与社区。


而当下,#微博手机影像年#首月数据与评选结果已出炉。数据显示,首月投稿图片总规模65万,作品互动量950万,活动及相关话题阅读量高达78亿,并衍生出25个影像话题热搜,用户参与度甚高。


而从行业语境来看,参与影像投稿的手机主要集中于6大手机品牌,分别是Apple、华为、vivo、OPPO、小米、荣耀。


其中,Apple以13.8万的投稿数位居首位,另5家国产手机厂商投稿作品数据则较为接近,从高到低依次是华为、小米、荣耀、vivo、OPPO,分别对应着6.7万、6.2万、5.3万、5.1万、4.7万的投稿数。


透视数据,Apple之所以能实现断层领先,除了其作为国产手机厂商共同的“敌人”,在用户体量层面保有优势之外,其过往对于手机影像专业化创作的耕耘同样重要。


从2018年陈可辛导演的《三分钟》,到年初鹏飞执导的《过五关》,带起手机影像创作潮流的Apple,积淀有极深的用户心智。而iPhone标志性的质朴质感,亦被追求画面真实、还原的专业摄影师所喜爱。


因此,即便现阶段的iPhone在影像规格、参数等层面,已逐渐被国产品牌的高端旗舰所追平甚至是超越,但Apple的投稿数仍能在影像大赛中遥遥领先——7月最佳影像作品之一的《都都的夏天》,便是由iPhone14 Pro所拍摄。


<最佳影像 -都都的夏天 >


拥有大量品牌拥趸的华为与小米,则分列二三位。其中,华为作为最早一批发力影像领域的国产手机厂商,其自成一派的影像风格、极富影调的画面,能潜移默化地提高用户的创作欲;而牵手徕卡并不断加码影像领域的小米,产品影像力亦有了不俗提升。


以7月最佳影像作品之一的《三代人》为例,这幅由小米12 Ultra拍摄的作品,光线与阴影相互交织,将小米12 Ultra的极高的宽容度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佳影像-三代人>


vivo、OPPO、荣耀各有千秋。近年来,vivo既同蔡司深度合研,亦推出了自研V系列影像芯片,试图通过影像专业化轨道奔赴高端;OPPO则主打超光影人像,并下放影像技术,使不同价位机型均迎来影像升级。


不同的影像战略,自然造就了玩家们不同的影像特质。


纵观获奖作品,OPPO Find X6 Pro拍摄的《翩翩起舞》中,画面的人物与背景建筑主客分明的同时,整体相当协调;荣耀Magic4 至臻版拍摄的《高甲面孔》,则透着浓浓的影调质感;vivo则借由一幅幅高素质作品交出了影像专业化答卷——7月最佳影像作品之一的《我与麦哲伦星云的合影》,便出自vivo的手笔。


<最佳影像-我与麦哲伦星云的合影>


从中可见,手机厂商这一轮主动内卷影像,换来了自身影像素质与特质的明显提升。可以预见,随着手机影像领域持续迭代升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拿起手机成为创作者,定格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而在手机厂商产品力愈发突出,影像特质亦已积淀成熟的当下,如何使影像专业化破圈,带动更多用户参与影像创作,成为了这轮影像演化能否加速的关键命题。


借由#微博手机影像年#全面发力,微博似乎想要成为这轮趋势的幕后推动者。


三、线上摄影展背后的管道与河流


#微博手机影像年#不止提供了手机厂商比拼的擂台,亦旨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手机行业因缺乏“河流”产生的传播割裂。


数年前,智能手机作为新潮商品和时代议题,手机厂商们无需过多宣传,仅仅通过新品发布会便能聚集大量观众,并在互联网语境里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然而,随着手机产品走向全民和高端机型得普及,手机厂商们逐渐被困于传播“管道”之中,纵使耗尽精力推出了重磅技术,也很难再得到用户的快速情绪反馈——现阶段的手机厂商,其实做的很多,但真正被用户所看见的,却很少。


面对大众语境对于手机关注度的下滑,如何找到更有效的传播渠道,以及与之匹配更完善的破圈方案,成为了手机厂商能否更进一步的关键命题。这在影像战略价值颇高的当下,这一问题在各品牌影像迭代升级时,体现得尤为深刻。


以过往专业影像厂商的战事为例,索尼、佳能、尼康等玩家之所以能长期立足与市场,除了优秀的产品力外,亦离不开摄影圈层内大量用户的彼此讨论与口口相传。这意味着,在影像这一复杂的语境里,用户才是传播、品牌共振的最后一环。


而#微博手机影像年#,正是想要放大用户对于手机影像的讨论度。微博从内容、流量、渠道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力,强化手机影像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将手机影像过往的“管道”重塑为“河流”。


横向来看,作为内容、流量聚合场,当下的微博不仅有着繁荣的影像垂类生态,亦有着跨越不同圈层的能力。


截至目前,微博头部摄影KOL的规模已经达到2000+,腰尾部摄影博主更是不计其数,覆盖各细分品类、地域、圈层。


#微博手机影像年#显然并不满足于带有些许“管道”色彩的影像垂类,而是邀请了覆盖多个圈层的明星、微博大V参与其中,通过微博强大的生态来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


<明星拼图>


值得一提的是,#微博手机影像年#除了将参赛范围限定在手机摄影以外,更是将“描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设定为了参赛门槛。这一步棋看似稀松平常,实则赋予了影像大赛纵向击穿人群的能力。


背后的逻辑在于,摄影领域所讲求的构图、用光、色彩等,对广大普通用户而言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割裂——用户在看到摄影作品时,往往能分辨出作品好坏,但具体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种割裂,不仅影响着摄影在大众语境里的传播,亦会在用户拍照过程中形成心理门槛,阻挠着用户亲身参与创作。在此背景下,“故事”,成为了普罗大众与摄影间的“润滑剂”。


以陈可辛用iPhone拍摄的《三分钟》为例,其之所以能全网出圈并带动手机创作潮流,靠的不是影像层面的画面素质与色彩,而是其背后感人肺腑的故事。


同样的逻辑,在前面提到的《三代人》中亦有体现,正如特邀评审胡锡进对其的评价:“什么是家,什么是亲情的眷恋与幸福,这张照片把它们的含义散发得丝一样细,光一样暖...越到市井基层,亲情越是生命的本质。拥有它,我们才算没白来人世间一趟。”


换言之,摄影大赛对用户而言,浏览出色的作品只是一方面,浏览作品之后的讨论、思考更为重要。


因此,#微博手机影像年#跨圈层的核心,不在于简单的内容传播,而是将跨圈层大V与明星发起官作为锚点,带动用户参与度——从吸引用户注意力,到激发用户兴趣与讨论,再到促发用户参与其中,进而培养摄影习惯。


另一方面,河流之于管道,除了深度与广度的提升,亦有着更多推动作用。


具体而言,#微博手机影像年#并非影像大杂烩,而是细分出了诸多多元化赛道——除了将手机摄影中最热门的人像、风光板块设置为每月固定赛道以外,每月还会在街影、瞬间等10个赛道中选择2个作为定制赛道。


<瞬间赛道获奖作品>  


<人像赛道获奖作品>


从首月的数据来看,最引人瞩目的是#瞬间#赛道与#人像#赛道,它们分别以24.2万和12.8万位居投稿数前两位,#风光#赛道作为传统手机摄影品类,亦收获了9.6万风景画。


<风光赛道获奖作品>


<街影赛道获奖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街影#赛道,其虽并非上述热门赛道,却收到了5.9万用户投稿,从中不难窥见人文摄影的崛起,意味着当下的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手机,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细微瞬间和情感。


显然,透过多轮比赛中,投稿赛道的变换,手机厂商能更好地洞悉当下用户影像创作的宏观趋势。


此外,除了线上影像赛事,#微博手机影像年#活动亦将线下推进,通过联动年度高端手机大赏等活动,打造影像主题盛典,以此提升行业影响力,将做深手机影像的价值。


归根结底,二番战已然成为了手机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手机厂商除了技术层面的内卷,还需进一步缩进影像同用户间的距离。在此背景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正在扮演着河流的角色,将手机影像创作潮流推向更加广泛的人心。

快速导航
快讯
关于新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