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融合:看见商汤的「长期密码」

发表时间:2021-08-20 18:32

AI.jpg


商汤踩中的恰是国运线。透过当下AI大装置于现实中无数条支线的落地和映射,以及如今元宇宙的日渐成型,基于技术支持下的国产虚拟世界的框架正在缓慢成型。

作者/皮爷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定位浦东最东南,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行驶1个小时驱车75公里便能到达上海临港,这里被上海市政府规划为上海的“独立辅城”。商汤自建的AIDC就坐落于此。


AIDC,全称为商汤智算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Data Center,AIDC)。这座建筑外壳宛如芯片,占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6亿元,用时168天就顺利完成结顶。


对于这个建筑,外界的认知是IDC。但商汤给予它的定位不仅于此,它更代表AI时代的新型数据中心。据了解,项目全部建成后AI计算峰值速度将达到3740 Petaflops(1 petaflop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足以跻身国际一流的AI计算平台。


“AIDC主要是从AI的赋能属性出发,帮助更多传统行业提升效率。”在之前接受采访时,商汤联合创始人杨帆这样解读。


而在国际一流AI计算平台的角色定位之外,它更承担着一个更特殊的角色: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算力层的核心。


2021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首次向外界分享了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全貌。


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其可以看作是商汤科技打造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它可以通过整合强大的算力基础和领先的算法能力,对海量数据进行拆解和碰撞。


实际上,这是商汤过去几年,乃至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All in”战略。据透露,在商汤内部,AI大装置及其基础上实现的虚实融合被看做是公司长线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经营和实现更大规模跃迁的护城河。


商汤正式押注。


在数字浪潮滚滚而来的当下,AI正在发挥着当之无愧的“头雁”作用。基于AI的数字化进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物理世界的元素、关系和场景都在依托技术被镜像到线上,进而构建出一个对等的虚拟世界。此外,在技术的加持下,基于虚拟世界的镜像模式和元素配对,物理世界正在实现可以被搜索,被定位。


虚实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能够看到的是,商汤、百度、旷视、阿里等头部标杆企业都站在舞台之上,持续深耕。


因此,商汤的这一举动也尤为引发外界关注。即在AI落地进入下半程,虚实结合程度愈发加深的当下,外界更想知道的是:AI大装置到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什么深耕AI领域的商汤会选择全力以赴这样一个方向?未来它会给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交织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增量?


产业与技术的滚滚洪流之中,AI引领的数字未来正款款而至。


一、“欢迎来到大参数模型时代”


2020年6月,在训练约2000亿个单词、烧掉几千万美元后,史上最强大AI模型GPT-3一炮而红。它也正式代表着AI大规模参数模型的落地。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徐立(商汤科技CEO)很振奋。其实早在2016、2017年,商汤就开始了大参数模型的挑战。


商汤的方向不是盲选。众所周知,基于特定场景的AI解决方案,越厉害的算法,精度越高的模型,便可以使用越少的参数和算力。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针对某个特定场景,业内追求的都是高精度,“低算力”。


但这个定调仅限于特定的条件区间。即随着数字化进程的逐步深入,高频次、高使用的特定场景,如交通智慧通行、医疗数字化诊疗等场景的数字化模型在投入诸多人力之后,其模型都已经足够精准。但相较于高频场景,超过80%的结构化需求是来自相对低频、长尾的应用场景,如卫生治理、防火防水、交通智能化管理等仍处于现实世界,它们尚未建立与数字世界的联结。


对于这些长尾场景,一个现实问题是很难再用同样多的人力来完成和高频场景同样的任务。以商汤为例,根据数据显示,创办6年来,商汤集结起一支20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推出了13000多个技术模型,以及21000多个商业模型。


7.jpg


尽管如此,商汤面临的仍然是许多未知的场景,以及诸多商业模型的不断落地,换言之,从现实到数字转换的重复劳动始终存在。


因此,如果想要实现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全盘映射,就必须要解决生产要素数字化的批量制造,以通用化模型的方式来释放传统的人力模式。而通用化模型的底层基础就是超大算力,实际上,这也是商汤建立AIDC的原因之一。


商汤的方向在接下来被频繁验证。在2020年5月OpenAI推出有1750亿参数的GPT-3的8个月后,2021年1月,谷歌推出1.6万亿参数大模型Switch Transformer。6月,国内智源研究院发布1.75万亿参数的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悟道2.0,同时阿里巴巴也发布了万亿巨模型M6。


AI大装置能做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2015年一个高精度神经网络模型的生产需要10个人做半年的时间,现在已经缩短成了两个人做一天,消耗的算力也缩小了一半,近千倍的成本降低。”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固有的法则并没有变。即针对特定场景,尤其是高频、高数据场景,模型精度、算法仍然是最强考量。但若是把固有的个体评判维度上升至城市或者社会整体,那么基于大算力的大参数模型则是实现深层数字化的必要手段。


换句话说,如果说AI技术是改变特定生产环节的手术刀,那么AI大装置则更可以等同为一个自动化的手术室。在这个装置内,可以高效便捷地同步进行“多台手术”,改造的对象也由个体上升到了整体。


把AI大装置放在放大镜下,能看到的是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全面接驳的一角。


二、AI模型「工业化」


“就像一个桥梁,现实和数字世界之间的。”一位AI领域的相关人士告诉我们。


这种自带连接的价值正在被逐步验证。


以城市管理为例,众所周知,当下国内城市管理多是采用网格化的治理模式,即通过网格员的督查实现区域覆盖,但这种偏人力密集的形式一方面不够高效,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事件的感知和处理也不够精准。


但AI大装置提供了一个足够好的解决基础。以商汤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率先试点“AI+一网统管”为例,其具备的核心功能就是 “智能巡屏”。


更细颗粒度的解读是,“智能巡屏”是将之前的“人巡事”模式转化为“事找人”、“人预测事”等更智能化方式,规避了之前不断上街巡查的“人海战”,真正做到城市系统的“人机交互”。


从技术纬度来看,整个系统是在商汤SenseFoundry方舟城市开放平台的解决方案上,通过在多个数字孪生场景(如共享单车、垃圾识别、人群聚集等)的AI模型布设,实现了AI研判处置全闭环管理,进而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据了解,在江苏路街道,商汤通过AI场景分割等技术将区域内所有视频终端全部转化成为智能感知神经元,规避摄像头“看得见”图像但“看不到”问题的弊端,实现问题及时向网格员秒级反馈。


同样的模型更在小区物业管理落地。即依托AI大装置可以生产出多个生活场景的AI模型,进而铺设到与现实小区对应的孪生系统上,实现整个小区物业管理的全监测、秒反馈。根据数据显示,依托这套AI管理系统,物管人员的管理面积可以提升超过30%。


此外,扶手电梯也是一个足够经典的样本。客观来说,扶梯是一个足够开放的场景,其中包含有上百种算法需要生产,包括识别婴儿车、大件行李、轮椅,还有一些危险情况如逆行、拥堵、摔倒、小孩无人看护乘梯等,而依托AI大装置,可以实现全部模型的覆盖,大大提高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一个总结是,AI大装置的更现实意义是让AI更为普及。通过“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几乎所有场景,不论低频还是高频,垂直还是长尾,都可以对应设计出匹配的AI模型,进而实现具体场景的数字化。


除了通用化的领域,在专业领域AI大装置同样也正在成为智能化首选。以商汤科技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为例,其几乎满足影像科、骨科、肝外科、心内科、病理科、胸外科、放疗科等全部科室的临床诊疗需求。


此外,平台不仅提供了行业最全面的疾病智能辅助诊断,更是覆盖超过13个人体部位和器官,包括胸部CT、胸部X线、心脏冠脉、肝脏、病理、骨科等多款解决方案;还打通了3D术前规划以及愈后康复跟踪的完整流程,为临床科室医生提供创新型的治疗规划智能工具,是名副其实的覆盖“诊-疗-愈”全流程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AI大装置在智能交通领域发挥的作用更是如此。据了解,在过去的5年里,商汤依托AI大装置,针对汽车场景生产了数千个AI模型,已经实现了数十项AI功能的量产,覆盖车外行车环境、车内人车互动场景、数字人车载助手等等,共计签订了超过2000万辆的定点,覆盖30家车厂。


11.jpg


除此之外,商汤还在固有出行模型的基础上升级建立了车路感知平台,即真正将全部和出行相关的模型集合在平台之上,进而更深度地连接城市和交通。


凭借这项行业标杆动作,今年商汤被CBINSIGHIS评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汽车技术企业。


不难看出,AI大装置更等同于实现“AI模型工业化”,即集合具体的场景、数据和产业理解,在AI大装置的驱动下,能够产生足够匹配、足够精准的数字模型。让数字化真正从固有的点状,向面状甚至体状扩散。


交通、城市管理、生活、医疗……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不论是长尾化领域,还是垂直的纵深场景,在AI大装置的驱动下,数字化的加速度曲线将会愈发陡然。


三、在商汤身上看到未来


话题或许可以再回到商汤。


一组数据统计,在商汤AI大模型的算法工具箱内,如今开发的算法模型已经超过21,000 ;商汤还将一部分SOTA算法进行整合开源到OpenMMLab体系中,在GitHub上超37,000颗星,亚洲星数最高,与其他开源框架总星数相当。


如果用更形象的说法则是,商汤构建出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最多连接通道。不仅是上述说的交通、商业、医疗、生活,更在每一个城市场景的细枝末节。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诸多技术都开始站上时代的舞台,云计算、AI、大数据、5G等等,它们统一构建着现实和虚拟的映射,从商业到生活,从个体到社会。


尽管各显神通,但客观来看,AI仍然是最直观、也是当下人们最有触感的连接手段。


而在诸多AI落地的商业序列中,商汤始终是赛道标杆。不论是之前市场对其认可的融资纬度,还是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商汤展现出来的AI落地能力,商汤始终都坚持深耕在AI赛道,寻求技术加码现实的最优解。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基于垂直领域的研究更为深刻。如果说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企业基于AI侧的进展更多的是基于商业和战略考量,那么商汤等AI赛道的垂直企业探寻的则是更纯粹的技术产业价值。


9.jpg


从商汤押注AI大装置的战略上看,这种多年坚持正在迎来新硕果。客观来说,AI大装置的研究一方面意味着商汤对于AI全民化时代的前瞻性和理解力,另一方面也更意味着AI技术正在商汤等AI技术导向企业的推动下进入下一个价值高地——虚拟连接现实。


对AI大装置,徐立有一个具有独到之处的观点,即依托AI大装置,未来基于万千场景将会浮现出越来越多的数字模型,而在诸多数字模型的组合中,AI大装置牵引出的“计算机视觉”将会成为虚拟世界的搜索引擎,发挥出如在移动时代百度、Google等入口的价值。


尽管当下距离虚拟世界的成型仍有万里路要走,但基于这个构想,徐立和商汤已经坚持了5年。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技术创新的外部利好也正在传来。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解决“卡脖子”问题、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都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节奏。


显然,商汤踩中的恰是这条国运线,在技术和资金的加持下,国产可控的AI路线正在渐入佳境。透过当下AI大装置于现实中无数条支线的落地和映射,以及如今元宇宙的日渐成型,这种基于技术支持下的国产虚拟世界的框架正在缓慢成型。


仿佛恰如艾伦图灵所说—“这不过是将来之事的前奏,也是将来之事的影子。”这是商汤之于当下时代的价值,也是AI之于现实的馈赠。


快速导航
快讯
关于新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