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书看黄峥的理念价值延伸

发表时间:2022-04-28 17:06

2022428


黄峥卸任后,精神犹在。


作者丨叶婷


出品 | 科技人物


“知识普惠”成为拼多多“农货上行”后又一大标签。


延续黄峥时期的“农村”战略,刚刚结束的第三季读书月,拼多多再掀拼书热浪。相比前两季,不论是品类的优化,补贴与出版合作的增加,还是针对盗版难题的投入,活动都有了大提升。


可以说,黄峥掌舵时常强调的普惠理念,长期价值,依旧在陈磊时代流行。不同的是,以前是通过农产品上行打造物质普惠样本,现在是通过拼书下乡打造知识普惠新名片。


一、拼书背后是黄峥埋下的普惠基因


黄峥公认的不爱和外界沟通,但其实他却是最爱对外表达“真实思考”的商业大佬之一。


譬如黄峥针对中国新电商输出的“普惠”理念,就是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价值思考。


20年前互联网刚在中国起步时,服务的是知识与经济水平较为靠前的小部分人,而现在不论乡村还是城市,教授还是农民,人人都是使用者。


以黄峥的理解,“普惠”便是由时代决定的。当移动互联网平等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时,新的历史使命就会变成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于是他才会说,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之后才会有强大动力让拼多多通过农产品上行为农户增加收入;时至今日,又有了在图书界“把资本主义倒过来”,“货找人”的C2M玩法。


表面上,资金补贴用户,流量倾斜出版社,资源漫灌优质作者和作品,陈磊完成了一次从物质到精神的需求扩列。实际上,这同样符合黄峥的期待,按照他此前的描述,则是在“以人为先”的思维指引下去实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融合。


据《2021 多多阅读报告》显示,两季“多多读书月”活动期间,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 154%,其中来自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 110%。


品类书目众口难调,从目前的结果看,在“普惠”理念这项黄峥最喜闻乐见的长期战略执行上,陈磊完成得还不错。


透过黄峥的人生思考我们至少能得到一种精神鼓励:慢就是快,无论哪个时代,别想着改变世界,一步一个脚印,做一个一些改变生活的事情就已经很好了。


二、41岁卸任的黄峥其实想再进一步


黄峥在80后企业家里头算是个“神奇”的存在。


在他的管理下,拼多多用不到3年的时间登陆纳斯达克,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纪录。


他自己,则在短短5年内,身家赶超马云涨到454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


当然不止财富,伴随拼多多流行起来的,还有黄峥“急流勇退”也带不走的商业逻辑以及行事哲学。


“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黄峥的这个结论,自己就是作证。


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家庭的黄峥,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生活比较拮据,妈妈经常会要同事或者是亲戚家小孩的衣服给自己穿。长大后财富自由,原本可以过上任何想要的生活,但他的妈妈到现在都舍不得打车。


“很多消费习惯和前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跟现在拥有的财富没太大关联”。这段对他触动极深的经历,让黄峥意识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圈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类似“像我我爸妈这样的普通家庭,到底是如何思考,怎么生活的”常识拷问,就这样成为黄峥延续至今的一种底层逻辑。


成为中国第二首富这一年,黄峥卸任拼多多CEO,并决定将精力放在中长期战略的制定,完善包括合伙人在内的公司制度等方面。


很多人不理解,本科和硕士都是主修计算机专业的黄峥辞任之后为什么会投入到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


但其实仔细梳理黄峥对人生、市场、需求和价值思考就会发现,这个决定并不让人太意外。


比如说,2020年的致股东信,他就讨论了时间究竟是什么、我们处在怎样的时间之中的问题。


比如早在2018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因为我还没有进化到可以做完全不赚钱的事。未来我希望可以做不赚钱的科研”。


钱是工具,而不是目的,黄峥很清楚,只有做出一个别人觉得还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才会获得尊敬。


拼多多赢在人性赢在年轻,这份胜利并不算高尚,而黄峥渴望的尊敬与自我认同,或许只有“科学家”能给。


三、陈磊不管拼什么都是拼黄峥的长期价值


黄峥“解甲归田”这一年,他倡导的“下到农民的田间地头”这个长期价值使命没有被忘记。


在农业科技的深耕上陈磊还是一如既往地快速,他与黄峥步调一致。按他的话说:相比业绩增长,拼多多更关注策略和结构性的优化,拼多多去年开始调整发展策略,更加关注科技投入,追求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从购买日用品,输出土特产,再到拼书,从黄峥围绕扶农做的长期价值思考已经成功植入到了拼多多的日常业务。


过去我们常常可以在黄峥的致股东信中看到“长期价值”这个关键词。现在换成陈磊对外强调:拼多多致力于长期价值创造,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用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其实除了股东信,公众号也一度是外界了解黄峥的主要窗口,从2016年2月更新到2017年9月停止,黄峥一共写过9篇文章。


通过这些内容,不难发现,拼多多模式的成功一直承载着“长期价值”的哲学思考。


就连找合作伙伴都一样,黄峥会这样要求:“我们要的是可信任的长期搭档,而不是看似能力很强却永远不知道他会不会背后捅刀的人。如果你感觉一个人长期并不适合团队,但有一时之用,这样的同事招进来往往令自己后悔,如果这个不合适的人是合伙人,那就不光是后悔,而是后悔莫及了。”


从讨论罗素与穆旦到每年的致股东信,黄峥算是少有的极具理性与科学气质的那一个。


偶尔展露哲学思考,常常思考商业本质。看着少年拼多多,黄峥更清楚,目前的行业竞争,局限在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层次,虽然拼多多未来仍然有增长空间,但业务的想象空间已经很有限。


要想从根本上祛除行业症结,有些探索已经正当其时,所以他才会说,"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快速导航
快讯
关于新摘